top_img.png

大洼区大力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6 浏览次数:99

大洼区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结果,大洼区新增3项,田庄台镇的宝发祥月饼制作技艺、刘家果子制作技艺以及二界沟街道郭氏虾油虾酱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近年来,大洼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资源普查,建立名录体系,创新工作举措,一大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抢救和有力保护,使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非遗”文化研究,规范有序开展保护工作。大洼区通过强化挖掘保护、积极主动申报等举措,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库和电子数据库,更加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具体情况,促进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大洼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9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5项。

 

加快“非遗”成果转化,扩大“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在推动文旅融合上,大洼区合理利用“非遗”的传统文化价值,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在传承、宣扬古渔雁文化的同时,成立渔家大院、渔船观光,把民间文学的文化属性融合到特色旅游之中,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使“古渔雁”民间故事这一国家级保护项目“造血机能”得到增强;曾经濒临失传的上口子高跷,如今在“非遗”保护工作的引领下,荣获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最高奖项——“山花奖”,并被选定为十二运开幕式第一个出场表演的暖场节目;苇艺草编制作技艺凭借盘锦市得天独厚的苇草资源优势,研究开发出包括工艺精品、生活用品、包装物三大类别,近200种苇草编织产品远销到法国、日本、乌克兰、比利时等国家。这些丰富的“非遗资源”逐渐使大洼区非遗文化铸成规模,变为产业,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助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开展“非遗”主题活动,拓宽“非遗”项目保护传承面。大洼区以“非遗”项目为载体,积极强化“非遗”传承人培养,大力开展“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等展演活动,不断宣传、引导社会群众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不但加大“非遗”保护传承覆盖面,还集中展示了全区价值较高、富有艺术魅力、也颇具影响力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入驻“非遗”项目提供了现场表演和产品展示的平台。“非遗”展演活动的广泛开展,用传统文化基因充分展示大洼文化,讲述大洼区历史,让群众身边的人讲述自己身边的事,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极大关注,使“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在大洼区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没有了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大洼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901302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1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3530118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