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大洼 >动态要闻

【北方网】谁说种粮效益低?盘锦农民依靠大米率先奔入小康

单产少了,收入却涨了

年产优质大米8亿多公斤,地处辽河三角洲的盘锦是名符其实的粮食城。为了种出优质大米,盘锦人花了不少力气。

好种生好苗,盘锦人通过自主培育和外来引进等办法在稻田撒下优质的种子。如今,盘锦的优质米品种占90%以上。好地育好稻,盘锦人推广稻田养蟹、稻田养鱼模式,利用河蟹除草、物理驱蚊虫帮忙,保护了土质,明显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据统计,盘锦出产优质大米的“盐渍型水稻土”有138.6万亩,占“水稻土”总量的98.6%。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各自为战,单纯追求产量,忽视了保护品质,结果大米收获了不少,价格并不比其他地区高,盘锦人种粮出了力却挣不到钱。”盘锦市大洼县的农民曲忠福介绍。

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盘锦市推动土地流转,实现万亩连片。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7.5万亩,涉及3.2万户,为盘锦优质稻米产业实现全面升级起到了保障作用。

通过优良育种、稻蟹共养、土地流转,盘锦每到金秋百里稻香,千里蟹肥,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曲忠福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产量少了50—100斤,但每斤大米能多卖0.05—0.1元,还省了农药化肥的支出,到秋天光是收河蟹每亩地就能增收1000元。家里住着小洋楼,出门开着高档小轿车,自己一个种粮户,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政企合力,牌子更响

蟹稻米香飘海内外,但烦恼也随之而来。市场上出现各种冒牌盘锦大米,让当地人苦恼不已。曲忠福就一度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家的米“地头价”都要1.5元/斤,经过筛选、储运、销售等中间环节后,每斤售价不会低于2.5元,可市场上却有2元左右的“盘锦大米”,最低时甚至才1.8元。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仅南方某个农贸市场年均销售的所谓“盘锦大米”总量,就远远超过盘锦全年实际总产量。

低价的冒牌货不仅扰乱了市场,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正宗货的品牌形象。难题怎么破?农户、企业和政府都在想招。

盘锦大洼县新兴农场的吴祥玉实践的订单模式被全村种植户采用。村里成立合作社,与盘锦鼎翔米业有限公司签订统购统销协议,由鼎翔米业提供稻种,种植户负责种植,收获季鼎翔米业以每斤高于市场收购价5分钱的价格回购。“有人来指导种植,统一收购,每亩地增收四五十元,全家还不用操心。”吴祥玉说。

二维码扫一扫,真假见分晓。盘锦市政府引进高科技,今年4月开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技术记录稻米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各种相关信息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

冒牌货少了,盘锦大米的牌子越打越响。2008年经过加工后的盘锦大米被端上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的餐桌,此后还打入国内外高端市场,卖得红火,墙内墙外两头香。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大洼县召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专家评审会议
下一篇: 【辽宁日报】北窑村人就像住在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