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img.png

★2007年大洼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7-06-29 浏览次数:921


——2007年1月9日在大洼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下,全体政府组成人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八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8.5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7亿元、27.2亿元和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7.8%和32.4%,三次产业排序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二一三”,标志着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1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万元,同比增长29.6%。政府可支配财力达到4.9亿元,较上年增加1.7亿元,同比增长53.1%。对上争取资金3.1亿元,较上年增加6000万元,同比增长24%。各项税收实现4.16亿元,较上年增加1亿元,同比增长3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1亿元,较上年增加7.4亿元,同比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0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5650元,较上年分别增加500元和600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1.9%。我县被列为省(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市),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被纳入省“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原则,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实现55.9万吨,其他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均大幅增加。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到73家,建成10大类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0个种养小区,清水养禽场肉鸭出口加工、华鲀公司河豚鱼养殖加工等22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扎实推进,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6.1万人。全县发放“两补”资金4597万元。累计投放支农小额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投入等多种筹资手段,县城投资1500万元,改造19条街巷路暗排,整平17条街巷路,新安装路灯280盏,基本解决了雨天积水和居民出行难问题;实施了昆仑家园等城乡房地产开发及重点在建工程46项,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设立3处标志性雕塑,在云萍广场安装大屏幕彩色显示屏,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投资1.36亿元启动绿色通道、新型能源建设等30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一镇四村”试点初见成效,完成45个村屯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我县有3个乡镇、17个村屯被评为省“绿化模范乡镇”和“绿化示范村”。投资7100万元实施了庄林路大洼段、苏五线改造扩建工程和60公里村通油路工程,形成了“四纵四横”公路网化格局。
  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园区和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工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41.3亿元,同比增长84.7%。工业税收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28%。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县财政列支7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贷款贴息,“三区三园一基地”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各园区共集聚项目124个。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多渠道筹措资金1.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三通一平”,现已入驻项目31个,当年完成投资3.5亿元,打造了“辽滨速度”和“辽滨效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全县招商引资额实现63.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5.1亿元,共引进项目22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预计今年可新增产值30—5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全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7个,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增加产值10亿元,税收3000万元以上。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50万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较上年增加45家。盘锦振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盘锦)有限公司、大洼石油化工总厂、盘锦辽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年缴税额超过1000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份额。红海滩拓展训练中心、赵圈河兰石村农家客栈等12个新建、扩建和续建项目投入使用。辽河绿水湾景区和赵圈河乡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首批特色旅游乡镇”。全县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比上年增长50%。兴隆三百商住区建设扎实推进,裕农农资、鑫正超市等现代化物流配送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城乡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14.4%。三产领域新增就业3500人。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成效显著。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部分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县供暖公司、液化气站等企业改制任务。县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正在推进。实施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取消了13项行政审批项目、37个审批环节,全年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85万元,政府组成部门为企业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民创业氛围浓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491户、私营企业119户。实际利用外资799万美元,是上年的6.7倍;出口创汇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4%。
  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培育文明大洼人,建设和谐新大洼”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29件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都办理完毕,“三率”均达到100%。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为全市最低。全年为86户零就业家庭解决了就业难题,做到发生一户解决一户。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为608人安排就业。发放再就业扶持小额贴息贷款150万元。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参保23.4万人,实现扩面1.4万人。为2004年底以前退休的农垦参保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增加退休金106元。全县城乡低保对象10121人实现了在自然低保扩面基础上的应保尽保。投资1000万元为524户特困户和受灾居民重建新房,基本完成了特困户土危房三年改造任务。投资2700万元新建朝鲜族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投资30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生更换了单桌单椅,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投资450万元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改建任务。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2%,为患病群众核销医药费1250万元,较好的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投资631万元解决2.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加强了城镇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宜居环境初步形成。文体事业长足进步,“四基建设”得到加强,省级先进文化镇村(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质不断增强。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平安县”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民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县受理信访事项大幅下降,越级访、集体访明显减少。加强了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治理,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工商、税务、金融、电力等省市直属单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他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业绩。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致力于大洼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产业具有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大项目相对较少,个别项目建设周期长,形成财政收益慢;二是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仍很明显;三是财政资金调度困难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7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八次党代会和县委八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我省实施沿海大开放、我县被列为省(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市)、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被纳入省“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等多重机遇,以“培育文明大洼人,建设和谐新大洼”和“十一五”期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10名为总体目标,继续坚持“两个围绕”,坚持创新突破,狠抓“招商引资新上项目与扶强做大存量企业两条腿快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扩大小额贷款支持两个轮子快转、增加财政收入与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两项工作并举、改善人居环境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两件事齐抓”四项重点工作,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开发利用政策资源,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在园区基地建设、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全县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实现83.5亿元,同比增长22%,力争实现90亿元,增长3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21.8%,力争实现2.8亿元,增长26.3%;各项税收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19.9%,力争实现5.5亿元,增长3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6.5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5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6250元,同比分别增加500元和60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44个县(市)中的排名前移2—3位。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都要向全省、全国先进行列迈进。
  (一)提高生财能力,努力建好新型产业基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提高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支撑力。牢牢把握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企业运行四个关键环节,努力把我县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发展基地。我县确定今年为园区基地快速发展建设年。以“三区三园一基地”为核心,突出集聚和辐射两个效应,全力推进园区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县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盘锦辽滨经济区要发挥主阵地和龙头作用,利用好开行贷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的“五通一平”,按期完成航道疏浚、滨海湖建设工程,积极推动辽滨大辽河大桥和商住区开发建设。做好盘锦食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二期动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加快企业入驻。加速盘锦晨宇工业项目区建设,以项目区的发展环境和建设成果吸引更多油田项目向我县汇集。打破乡镇和园区界线,促进资源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入驻项目要达到180个,形成辐射全县、带动全局、各乡镇共同受益的“工”字型经济带。以“引名企、招大商”为目标,坚持广招严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密切与百步亭、华润集团等名企的联系,重点围绕骨干企业生产配套、主导产业链条延伸和本地资源精深加工,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信息招商和激励招商,年内要实现招商引资额65亿元。加速油地融合步伐,深化与油田二级单位的合作关系,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按照“龙头企业拉动,配套项目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牵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及配套企业,加快实施汉星船艇、晨宇集团直缝焊管等重点项目,打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加工、食品酿造、新型建材等强势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合理配置市场要素,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积极协调利用省、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加快人才引进,壮大产业工人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发展之路,并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建立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130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要达到5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要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41.5%。工业税收实现3亿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提质增效、农工(民)持续增收。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转变。开展好农业科技示范和农业机械推广,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以“优粮、扩渔、强畜、增菜、兴林苇”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好特色种养专业小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军策毛皮深加工、光合水产河蟹深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优势产业规模化、产品加工品牌化,加快优势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县建设进程。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工(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7.1万人。全县累计发放支农小额贷款要突破7亿元。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农(苇)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工(民)负担。
  大力实施品牌富民兴企工程,全面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附加值。用3—5年时间争创5个全国驰名商标、15个全省著名商标、50个市级名牌产品。
  进一步发展新兴业态,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8亿元,同比增长13%。积极构建多元化特色旅游产业系统,使旅游业成为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实施好红海滩景区停车场、商品销售区扩建等工程,完成知青总部汽车旅馆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商贸流通服务环境,引导城乡居民不断强化“消费在大洼”理念。加快招商和建设步伐,把兴隆三百商住区建成县城商贸中心区,改造升级田家镇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引导域内企业加强产品外埠销售窗口建设。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裕农农资、鑫正超市连锁店要分别新增20家和60家以上。科学制定田庄台镇总体发展规划,发挥商贸古镇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增强聚财功能,充分挖掘财源建设潜力,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
  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努力挖掘小税种增收潜力,大力清缴欠税,规范财政收入级次,确保应收尽收。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县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部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优化支出结构,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坚决压缩预算外支出,实现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督,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的跟踪审查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逐步建立起县对乡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政府债权清缴力度,坚决遏制乡村抬款现象。整合政府资源,努力盘活各类存量资产。积极利用省扩大县域经济重点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等有关政策,做好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全年要完成对上争取资金4亿元。政府可支配财力达到5.5亿元。
  (三)优化科学用财,不断扩大民生改善和社会各业发展的支持范围,加速和谐新大洼建设进程
  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宜居家园。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采取多种融资手段,推动城乡建设。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完成县城、小城镇、辽滨经济区总体规划修编,完成138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力求观念创新,彰显风格特色,体现文化底蕴。实施老城区改造,完成30条街巷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及硬覆盖工程;完成所有街巷路亮化,在东湖公园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完成东湖新区绿化,建成盘营公路和305国道大洼段两条景观带;其他街巷路、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要见缝植绿,建设风格隽秀的北方水乡园林城镇。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镇管理执法力度,全面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小康环保行动,实施优美村镇建设。以“一镇四村”为示范,完成全县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居)委会办公用房新建改建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序开发、产业培养”的原则,把房地产开发作为目前大工业尚未充分形成财政效益前的重要财源补充,牵动关联产业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速平房区改造,重点实施湖畔花园小区一期、田家镇亿居新城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牵动村镇房屋改造。今年全县商住区开发面积要达到60万平方米。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
  进一步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采取市场化运作、对上争取等多种方式,利用2-3年时间重点完成4项工作任务:一是完成各乡镇安全饮水工程,更新老化供水管线和设施,完成全县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年内解决荣兴等5个乡镇4.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完成县城集中供热并网改造工程,年内完成一期工程;三是完成县城排水畅通工程,年内完成10条街巷路5.8公里排水工程;四是完成城乡道路建设工程,把全县乡级以上公路建成生态景观路,年内完成滨海公路台子前至辽滨段黑色路面及两侧各30米林水景观带建设任务,完成市东外环、盘营公路及库二线、大南线部分路段新建改建任务,完成38公里老乡路改造及54公里村通油路任务,已完成村通油路工程的乡镇要及时启动“村屯通”工程,要把道路建设指标列入县目标管理考核范围。继续做好各类保险的扩面及保费收缴和保险金发放工作;规范保障工作程序,严格各项基金管理,帮助国有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实行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城乡低保和各种扶贫救助、临时救助及贫困学生救助等工作,解决好贫困户住房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切实为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排忧解难。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逐步配齐B超机、X光机、微型巡诊车等设备,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和医疗市场规范整顿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把先进文化建设体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加快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强化镇村(社区)文化站所建设投入,鼓励企业捐建文化广场及设施,健全城乡文化阵地网络。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精品文化,鼓励文化艺术创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化广场、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争创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各级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农村中小学新建和改造任务,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和高中扩招工作,达到省普九“提高水平”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医疗科技培训工程,进入全国农村卫生科技试点县。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称号。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要取得新业绩。
  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主动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平安县”创建活动,加强“五五”普法宣传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重从快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构建公平、正义、高效的法治环境。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不断加强和完善领导接待处理群众信访工作,做好矛盾排查调处,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培育新型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强化机关管理,加大监察和惩处力度,培育新型工作作风,大力倡导创新务实之风、廉洁从政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和艰苦奋斗之风,积极开展公务员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切实增强抓发展、抓协调、抓稳定、抓落实和管理社会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于政府、恪尽职守、为政清廉、敬业创业的公务员队伍。全面推行绩效量化考核,继续开展百家企业评议县直部门活动,着力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一岗双责”,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政务督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拓展和创新政务公开内容及形式,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全体政府组成人员要切实增强对大洼历史负责、对大洼未来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干当前,想长远,真正把心思用在讲奉献干事业上,把本事用在谋发展促和谐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出成果上,以推进发展、促进和谐、造福于民为己任,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用优秀工作业绩体现人生价值,用实际工作成果取信于民,全面建设廉洁、高效、诚信、务实和有作为的政府。
  各位代表,大洼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更加光荣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务实进取,为实现“十一五”期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10名、开创大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大洼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901302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1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3530118

foot_img_02.png